时间: 2017-04-12 浏览人数: 16
2017年3月29日,辽宁省政协组织经济界委员80余位参观产业金融博物馆并举办主题为“东北经济的历史与未来”会议,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理事长王巍先生发表题为“东北经济史与第五次崛起的机遇”演讲。
非常感谢给我这样的机会,也特别感谢夏德仁主席和潘利国主任的第三次莅临,特别欢迎各位省政协委员,你们是辽宁省经济的中坚,所以特别期待你们能参观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现在还不到一年,我们获得了沈阳市和平区的支持,在两个月时间内把这个博物馆建成,还很粗糙,很多内容还有待于各位一起来共建。
很多人不了解东北的历史,现在各界对东北也缺乏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应夏德仁主席的邀请,我想交流一下我在做这个博物馆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看法。从博物馆馆长的身份来说,我谈一下东北的历史,从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角度来讲,我想谈一下东北的未来,如何提振东北的信心。
我今天谈的是第五次崛起的机遇。很多人不知道,东北曾经有四次经济崛起,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亚洲历史上都曾经是领先。
我们看一下早期东北的土著时代。国家的概念、国境的概念是最近两百年的事情,两百年之前没有什么国家概念,我称为东北的土著时代,是从红山文化、与隋朝同期的高句丽到与唐朝同期的渤海国,当然还有很多故事,比如商朝去控制朝鲜,很多是传说,这个时期的东北是一个不同于汉文化的各种少数民族建立的聚集区。它不是我们汉族主导的,这个是第一个阶段。
接着,大家都知道澶渊之盟,这是宋朝第一次对东北有介入,那时候东北地区是辽国,辽国是契丹建立起来的民族。辽宋之间打仗形成了澶渊之盟,这个结盟以后,汉族不断给少数民族进贡,维持了差不多一百年的和平。这是一个分界,在这个辽宋时期才形成了大家知道的东北的概念。辽宋之后,统治东北的是金朝,金朝是女真人,然后是蒙古人的元。明朝曾经占领过一段,但严格说没有实质性统治,它只是进行军垦和通商活动,努尔哈赤的后金又起来把汉人打跑了,变成了清朝人的满洲。
整个早期历史来看,应该说两百年前的东北和汉人文化相距很远。即便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汉人的主流也认为东北是边疆,就叫东北边疆,和新疆是外边人,荒蛮之地。孙中山革命时也多次用东北与日本支持者做交易。
清朝对东北有一个全面的封禁,康熙认为汉人过去会破坏他的满人的风水,所以要封禁东北,修筑了一个柳条边。这个柳条边是一个人字形,他先修这条主道,然后又修这条侧道,那时候沈阳还不是中心,辽阳是中心。后来沈阳叫奉天,为什么叫奉天?因为顺治到北京当中国皇帝,后院怕起火,所以留都盛京叫奉天,也有永远供奉北京,让你安心的意思。禁地封了两百多年之后,形成的区域文化不一样了。柳条边北边是蒙族一带,它是一个游牧民族的社会。南边是吉林黑龙江一带,是渔猎游牧民族。那么只有柳条边中间腹地是满文化主流,吸收了汉族的农耕文化,所以这一块就变成了比较发达的奉天(辽宁)。后来柳条边不存在了,200年前基本给拆掉了,为什么拆掉呢?闯关东和开放,进入了东北的现代化时代。
东北如何开始进入现代化呢?就由三个条约开始,一个叫中俄尼布楚条约,康熙时代定的。现在我们教科书认为它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实际上在当时来看,它是一个比较平等的条约,按俄罗斯讲的话,它是对俄罗斯不平等的。当时俄罗斯是一个后起的国家,它向东边扩张的时候往西伯利亚走,接着就走到东北了,进来以后不断骚扰。它为了游猎,主要是皮草,后来一直打到阿拉斯加,后来阿拉斯加是俄国人占领之后卖给美国的。所以俄罗斯当年一批猎人横冲直撞,主要是为了兽皮,包括马哈鱼这些东西。
面对俄罗斯人对中国满族人不断侵占和骚扰,康熙那时候国力比较强大,于是打了几次小仗,这边军队比较正规,那边还是游击队,结果清朝打胜仗以后在尼布楚签订了一个画地为牢的条约,就是大体划分了中俄界限,这次界限确定了哪些属于清朝的,所以那个条约是第一个涉及东北的国际条约,很重要。
1841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俄国人发现中国很弱,于是它再一次侵略,趁你失败的时候也拿个好处,清朝已经被外国人打怕了,俄国人一威胁我们就认了,在瑷珲县签了一个条约叫中俄瑷珲条约(1858),瑷珲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之北的大块。然后两年之后,在北京又签了第三个条约叫北京条约,又割让了乌苏里以东的大块土地。过去我们的大东北真是很大的,但是两个条约导致清朝缺了一大块地。那是毕竟是战争说话,靠军事说话,当然从民族角度,我们认为非常不平等,但是那个时期没有办法,所以中俄尼布楚是第一个划清,谈不上平等不平等,但是后两个的确是俄罗斯人掠夺了我们,限定了东北的北部。
然后影响东北的有两大战争,一个是中日甲午战争。真正影响中国现代化的不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1840年,没有什么信息传播,过了几十年全国老百姓才知道所谓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那个词汇也是北伐时候为讨伐列强才大规模传播的现代词汇。真正引起中国国耻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因为当时中国认为中国很强大,小日本是倭寇、很小,跟倭人打仗,中国一定胜,而且当时中国正好经过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主导,当时中国国力最强,当时是全世界第四大国。日本人来挑衅,那么我们认为大清必胜、日本必败,全世界都是这么认为。所以当年很多人支持中国打,很多日本人也认为大清必胜,大和可能要失败,但是即便要失败也要打一场,激发民气。
结果没想到,我们崩溃得一塌糊涂,这是中国民族的耻辱,整个国家震惊,到现在中日之间的仇恨都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的。中日甲午战争最核心结果是什么呢?我们整个东三省全部丢给日本,我们彻底割让。俄罗斯担心他们没有亚洲出海口了,这个时候它拉两个哥们德国和法国,三家一块逼迫日本人说你必须退回东三省,你不退那我们就跟你开战。这样日本刚打完仗拿到了台湾、澎湖、东三省,正在庆祝,没想到三个强敌要求它撤回去。日本人不起第二场战争,于是只好一个月后把东三省退回来了。在国际法上东三省已经属于日本人了,然后在俄国干预下,东三省又还回来了。
还回来以后,中国很感激俄国,于是李鸿章立刻和俄罗斯人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1896)。因为俄罗斯人1891年开始修西伯利亚大铁路,它缺出海口,西边出海口是波罗的海,它得和瑞典打架,那东边没有出海口,它就准备修到到中国的海参崴。中间绕着国境走成本太高,修路很困难,俄罗斯提出穿过东三省修一条道,就是中国东方铁路,中东铁路。当时李鸿章就同意了。因此中俄密约三件事,中俄结盟、允许俄罗斯人修铁路穿过东北、建立一个俄华道胜银行由俄国人来主导铁路融资,这三个条约今天来看全部不平等,这就是中俄密约。
东北重回中国的结果,日本人很窝火,日本找了各种茬主动打击俄罗斯,于是出现了1903—1905两年的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主要在东北打,现在教科书说是在中国打,那时候汉人还不承认东北是中国,所以只能叫在东北土地上打。清朝政府是暗中支持日本人的,为什么?它发现被俄罗斯人占大便宜了。而且国内要攻击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和他儿子贪污,当时他儿子拿了500万两白银,这时候正好李鸿章也去世了。同时中国一批留学生,大约十万留学生去日本学习,当时整个国家应该说,年轻一代是支持日本的,尽管是失败了,但是还学日本。最后日本把俄罗斯打败了,是第一次亚洲人打败欧洲人,中国人也跟着庆祝。
打败之后,美国总统老罗斯福调停,在美国的普利茅斯签了约,同时他们日俄之间立刻形成密约,什么内容呢?就是我们俩联手,咱们一起来分割亚洲,朝鲜归日本、蒙古归俄罗斯,然后把东三省划分南满北满,南满归日本,长春以上归俄罗斯,所以日俄在东北实现了势力瓜分。
这时候谈一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志士不认为东三省是中国的,而且口号是驱逐鞑虏,你们回到满洲去吧,就是汉族主流不认为东北是他们的。现在大家都说东北是我们的,在那个时候辛亥革命志士可不那么想,包括孙中山,大家说他卖国,是卖东北,几次签约他都把东北卖给日本人了,他认为是你们的,无所谓。所以这是东北一个大的历史。
这里,东北最终从法统上属于中国,我觉得要感谢一个人,张学良。因为张学良在易帜的时候归顺了蒋介石,如果那个时候不归顺蒋介石,归顺日本东北就归日本了,如果归苏联也就归苏联了,如果搞独立也有可能性。这是张学良一个很大的贡献。
四次领先全国的动力
第一次领先
其中主要的人物叫赵尔巽。他曾经做过财政部长,是我们铁岭人,一家四位,出了两位总督,他弟弟叫赵尔丰,大家知道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当中赵尔丰镇压四川民众,最后开了杀戒,最后辛亥革命成功之后赵尔丰被杀头。赵尔巽在东北做总督,他在处理东三省的时候作为满清最后一任总督。当时正好是俄国、日本在争夺东北铁路的时候,俄罗斯在修大铁路穿越,丁字大铁路,横着是俄罗斯人管理的,竖着一块从长春到大连都是属于日本管理的。赵尔巽提出要抢建中国的铁路,京奉铁路为主。
日本人控制的是大连港,中国控制的是锦州和营口两个港。营口港是民间的,锦州港是官方的,赵尔巽全力推动大豆生产,东北大豆曾经占全世界60%的销量,而且那个时候欧洲主要的工业、战争、家庭都需要油,所以当时东北大豆、皮草都很厉害,这个时候东三省整个经济是领先全中国的。
你们到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个古瓷卷烟厂,这是英国人1911年在中国做的。我们看到那个时期,沈阳档案馆馆长荆绍福馆长今天来了,他的资料更多。赵尔巽这个人了不得,我们将来专门在这专门建一个展馆,他最后是以文化人身份去世的,他写了清史稿,这是了不得的东北人。
我们看铁路。因为当年俄罗斯要拿出海口,所以这条大铁路叫西伯利亚大铁路。日俄战争都和这相关,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东铁路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特别是东北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起点。
我们当年做鸦片战争的展览,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事我们都知道,另一方面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段话,鸦片战争打破了封建专制对现代文明的封锁。实际鸦片战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开放的起点。修这条铁路,一方面是对东北的掠夺,但另一方面没有这条铁路就没有齐齐哈尔、没有大连、没有哈尔滨,大连100年前是一个叫青泥洼的小渔村。哈尔滨、大连、长春都是由于铁路才出现的,东北现在80%的城市都是和铁路相关,没有铁路什么都没有。那时候张学良他一个人买了三百架飞机放在沈阳,20年代的时候有三百架飞机,大家都知道沈阳机场、包括东工大学,当年都是在全国几乎方方面面领先。
东北第二次领先是张作霖、王永江时代。